7月26日,“《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暨‘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
深入研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客观规律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没有先例可循,也无经验可借鉴,只能立足我国国情,准确把握其客观规律。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过渡的起步阶段,深入研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客观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具体来说,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可着重研究以下内容。要在全局视野、总体概念下,科学衡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水平和进展。明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目标体系、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建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原创性理论体系。研究如何激发农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尽可能多的农民和农民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关注脱贫人口、小农户等重点群体,有序均衡地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快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财富差距。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共同富裕出发,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对农村农业的影响,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建立持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体系。
“共同富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研究共同富裕无法绕开农民农村研究,也无法避开区域研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必须以整体观视角,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入手,来研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核心在农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首先要推进社会层面的改革,加快推动社会转型。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提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根本在于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在现有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转变旧的经济观念,着力发展乡村企业,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发布
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此次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2》是该系列报告的第7本,主题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由1个主报告和4个专题18篇研究报告组成。他表示,本年度报告聚焦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对当前形势和国家政策进行研判,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探索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战略路径,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方案与政策建议。报告是目前国内外了解中国农村发展、进行 “三农”问题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主持发布环节。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发布主报告。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对主报告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他表示,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富裕状况取得明显进展。但是按照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国际标准,中国农村居民的富裕程度并不高,共享共富程度更不高。数量较大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是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并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发言。张斌/摄
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发言。张斌/摄
报告指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有以下六条路径。一是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三是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均质化;四是健全就业帮扶和社会救助兜底体系,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共享发展;五是提高社会流动性,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六是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区域帮扶机制,缩小农村地区间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主持发布环节。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共同主办。(记者王春燕)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