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宁夏社科规划办网!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宁夏社科规划办 -> 工作交流
以重大项目破解地方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访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祥武
发表时间:2014-11-26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2009年至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增设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集中优势社科研究力量,破解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学理依据和智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在地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本报记者近期采访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祥武。

  把握时代脉搏 找准关键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办是如何确定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的?

  王祥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级别最高、资助额度最大、分量最重的项目。采取以公开招标为主、特别委托为辅的方式立项。截至今年2月,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共确立四批,59项,资助总额达1736万元。第一、二、三批主要资助重大现实问题和应用对策类研究重大项目,第四批主要资助基础理论类研究重大项目。前两批24个重大项目已完成并顺利结项。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重大项目已经成为首都社科理论研究品牌,受到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专家学者的欢迎和好评。实践证明重大项目发挥了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越来越受到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

  在确定重大项目研究选题时,首先是通过多渠道广泛征集,再组织相关实际部门领导和学术界权威专家反复研讨,初步形成招标选题。在报经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确定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在此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注重发挥社科基金项目的导向作用。在确定选题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二是坚持问题意识和选题的现实针对性,既体现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决策部署安排,又紧密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社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围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三是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立足北京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四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既关注北京发展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又重视探索基础理论和重要规律,注重学术与决策的互动,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抓规范重细节 做好科学管理 

  《中国社会科学报》:贵办是如何对重大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

  王祥武:在重大项目管理方面,我们抓规范,重细节,做好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在总结年度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参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投标申请书”等管理文件,形成了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标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申报要求,强调团队协作。我们强调投标人(首席专家)须根据选题设定具体研究题目,要注重对经验的归纳总结和对未来工作的指导作用,有能够推出高水准研究成果的预期;同时,明确投标人(首席专家)和责任单位的资格条件,强调学风文风和申报纪律;强调团队协作,联合攻关。

  二是制定双向匿名通讯初评和答辩复评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在评审过程中,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其次,制定严格的评审程序和相关制度,做到评审专家和项目投标人之间双向匿名;再次,为保证立项课题的水准和权威性,坚持请各领域学养深厚的评审专家把关。

  三是注重过程管理,提升研究质量,推动优秀成果的产出。首先,实施全程跟进式管理,定期进行严格的中期检查,确保经费运行安全高效。在项目研究时间过半时,围绕科研进展、成果产出及宣传推介、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中期检查,推进项目执行。其次,与课题组形成良性互动,积极开展成果推介宣传。通过主动问询、及时发现高质量阶段性成果,通过《北京社科规划》等内刊进行推介宣传,还推荐给媒体向社会发布。

  四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前移成果质量关口。召开重大项目进展交流会,请课题组与相关领域专家和实际部门领导面对面交流,促进课题组对前期成果进行凝练和提升,修正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个别偏差,突出研究重点,提高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成果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同时,搭建科研人员和实际部门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的对接,为课题组与相关实际部门下一步深度合作创造条件。

  五是创新成果验收与推介方式。采用通讯鉴定与会议评审相结合、项目评审与成果推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大项目进行后期管理。在会议评审结束后,召开成果鉴定及宣传推介会,请项目负责人面对媒体、实际部门有关领导、各项目组成员和评审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结论和核心观点推介陈述,并由鉴定专家现场点评。组织相关媒体对优秀成果做有计划的推介和宣传,提升了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六是编发《成果要报》,发挥重大项目的决策咨询作用。我们与课题组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掌握其研究进展与动态,及时将所取得的成果以《成果要报》形式上报,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已结项的24个重大项目共提交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成果要报》30期,有17期获得北京市领导批示,有些观点被相关文件吸收采纳,有些建议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搭建科研平台 出成果出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些重大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祥武:目前,第一、二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共计24个项目均已完成研究任务,取得了一批实践价值突出、学术分量厚重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这24项重大项目共形成研究报告36份,专著18部,发表论文182篇,对策建议获领导批示37人次。同时,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对策,成果具有时效性和参考价值,被政府有关文件及实际部门采纳吸收。如主持第一批重大项目“‘人文北京’行动计划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的阶段成果以《普及“北京精神”要做到“五个结合”》为题刊发在《成果要报》上,得到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的批示。二是部分研究成果学术性强,有创新、有建树,得到学界认可。例如,由北京市委讲师团崔耀中同志主持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理论、历程和经验”的研究成果,被鉴定专家认为是国内目前较全面、系统梳理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逐渐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的著作,是一项政治导向正确、有创新、有建树、结构严谨、论述精当的优秀成果。三是深入实际,扎实调研,树立良好学风典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都医科大学王晓燕教授主持的“医改背景下的首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深入北京郊区11个区县 (10个远郊区县和丰台区)154个乡镇的3425个行政村开展调研,形成的《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图信息兜底调查报告》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被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认同并采纳应用。该项目共出版专著5部,文件汇编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课题组提出的《合理配置资源 扎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对策建议,得到多位市领导的批示。

  通过重大项目的招标和研究,我们把相关学科领域内一流的专家汇聚在一起,搭建起一个高手云集、名家荟萃的重要平台,实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目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组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实现了校际间、学科间、领域间的协同创新,形成了集团优势。二是锻炼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发现了一些学术新秀,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各重大项目课题组深入实际、扎实调研、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人,为新生代社科理论研究人才树立了榜样,为后续研究和更高层次项目申请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基础。

【责任编辑】:
通知公告
宁夏社科规划办公室 版权所有 宁夏新闻网技术支持